发布时间:2025-02-01 17:02:57
卤钨灯的工作原理基于卤钨循环。当灯丝在适当的温度(如250℃)下蒸发出的钨遇到泡壁区域的卤素物质时,两者反应形成挥发性的卤钨化合物。这些化合物在高温下呈气态,随后在灯丝周围重新分解为卤素和钨。部分钨回到灯丝,而卤素继续参与循环。氟、氯、溴、碘等卤素都能促使这一过程,但所需温度和与其他物质的互动程度各异,使得溴钨灯和碘钨灯等特殊类型的灯得以生产。
为了维持卤化物在气态,卤钨灯的管壁温度远高于普通白炽灯,这使得玻壳尺寸较小,需要采用耐高温的石英或硬玻璃。高工作温度和高压环境使得卤钨灯的内部气压显著高于常规灯泡。这种设计抑制了钨的蒸发,同时保持了泡壳的清洁,从而提高了灯丝的工作温度、光效和寿命。
卤钨灯有两种类型:主高压卤钨灯可以直接接入220V-240V电源,而低电压卤钨灯则需要变压器。低电压灯通常具有更长的寿命和更高的安全性。选择卤钨灯时,需考虑色温、寿命、安全性以及是否具有隔紫外线功能。
卤素灯,即充有卤族元素或卤化物的钨灯,利用卤钨循环原理消除白炽灯的玻壳发黑问题。为了保证循环效率,玻壳尺寸必须减小,使其能维持高温,例如碘钨灯壳温度通常在250-600℃,溴钨灯壳温度在200-1100℃。因此,石英玻璃是卤素灯的理想玻壳材料,因为其耐高温且强度高,使得灯泡有反射形、双端直管形和单端圆柱形等多种结构。
卤钨灯功率范围广泛,从5W到250W不等,电压从6V到220V,灯头类型包括螺口式、插入式和直接引出式,杯灯还有带前罩和不带前罩的区别。杯口直径和反射角也有多种规格可供选择。
扩展资料
卤钨灯(halogen lamp)是填充气体内含有部分卤族元素或卤化物的充气白炽灯。在普通白炽灯中,灯丝的高温造成钨的蒸发,蒸发的钨沉淀在玻壳上,产生灯泡玻壳发黑的现象。1959年时,发明了卤钨灯,利用卤钨循环的原理消除了这一发黑的现象。